放在以前,如果你考慮購買一臺皮實又經濟的家用車型,那十個人中會有8個人為你推薦日系品牌,各種保值率神話和“開不壞”的傳說都顯示出日系品牌在國內消費者心中都是其品質的象征,但從2021年開始,日系車便毫無征兆地踩下了剎車,472.5萬輛的銷量出現了同比5.2%的下滑,2022年則繼續同比下滑7.7%,豐田+本田才能勉強戰平比亞迪,那是什么原因導致日系車突然不香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原因。
產品質量神話不再
日系車一直以皮實耐用而著稱,豐田卡羅拉更是有“開不壞”的美譽,雖然從但其市場中的反饋來看,日系的三大件的確能夠稱得上穩定性高,但當前的汽車已經不再是以前簡單的代步工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除了三大件品質外也更加關注內飾的設計和配置表現,但從車質網最新的投訴來看,日系車的內飾部件問題成為了重災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3月最新的投訴榜單中,日系車在前十名中占到了7席,而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都出奇的一致,均為部件老化、儀表臺開裂等問題,RAV4榮放還存在吃胎偏磨、輪胎開裂的問題,同時漢蘭達和皇冠陸放這樣的暢銷SUV還存在影音系統故障和系統升級問題。雖然消費者并沒有出現車輛三大件方面的投訴,但以上絕非個例的質量問題投訴都反映出當前日系車的質量神話已經不在。
另一方面,日系車當前偏落后的制造工藝經濟與德系對手逐漸拉開了差距,尤其是在駕駛感受層面,哪怕像凱美瑞和雅閣這等中型車,也存在較多底盤噪音、懸架不扎實、彈跳過多等問題,與德系對手的沉穩舒適有明顯劣勢,這也是許多注重質感的消費者不愿意選擇日系車的原因。
經濟性優勢消失
除了皮實耐用之外,此前日系車還有一大特點便是經濟省油,但在自主品牌實力進一步提升后,日系車這一優勢也逐步消失,為了實現期望的車輛燃油經濟性,大多數日系車型均采用了渦輪增壓技術,以確保節油效果。以本田旗下的雅閣車型為例,作為一臺B級轎車,低配版本配備了1.5T發動機,動力表現相比同級羸弱不說,百公里油耗也達到了了7.5L/100km,但放眼同級的德系選手或部分自主品牌,其油耗的表現并不比日系車型弱,技術的提升也逐步縮小了這一差距。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型的崛起也徹底粉碎了日系車在經濟性方面的優勢,當前新能源車型主要分為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兩款,以當前新能源車的絕對龍頭比亞迪來看,其DM-i混動系統憑借著穩定經濟的表現成為了許多消費者的首選,比如緊湊級車型中的霸主“秦”系列,120KM純電續航的版本WLTC綜合油耗僅1.58L/100km,同時零百加速僅需7.3秒,可以說無論日系車再怎么省油,也趕不上新能源混動版本經濟。
另外,隨著當前電池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容量的提升,單車純電巡航里程已經逐步突破700km,同時充電樁建設也正進一步加快進度,等到補能環節進一步完善,電動車將完全掃除里程焦慮的障礙,而純電動車有著相比混動車型更高的經濟性,在這樣的對比下,日系車“省油”的神話也被破除。
與主流車企轉型路線背道而馳
縱觀歷史上每一次技術變革,日系企業的速度都是最慢的,其中也不乏因為轉型問題而出現破產的大型企業,這與日本“工匠精神”與保守的性格有很大關系,當前新能源時代加速到來,但當前的日系車企再度出現新技術布局不完善的狀況,新品的匱乏讓想選擇日系新能源車的朋友也無從下手。
相比德系對手,日本車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依然顯得有些落后。大眾目前已經發布了ID.3、ID.4、ID.6等多款純電動車型,與之前更多油改電的技術路線不同,當前大眾已經推出了MEB模塊化專屬純電平臺,盡管目前銷量沒有達到預期,但大眾已經在純電動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而BBA也是如此。
反觀日系品牌,似乎對純電車型并不感冒,日系品牌偏執地堅持打造氫能源汽車,豐田雖然已經有了量產氫能源汽車,但由于氫能源汽車在成本和技術上遠高于純電動汽車,因此售價方面也高得離譜,目前不會有消費者為其買單,雖然從最終形態而言,氫能源汽車比純電動汽車更加環保,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純電動汽車仍然是最佳選擇。
寫在最后
日系品牌引以為傲的質量優勢和經濟性優勢在智能化和新能源時代到來后就顯得如此不堪一擊,紅利期結束后日系品牌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轉型問題,但當前日系品牌固執地與主流車企背道而馳,雖然當前匆忙推出了多款純電動車型,但其產品表現遠不及同級德系和自主品牌,落后的局面使日系品牌迅速衰落,銷量下滑也是板上釘釘。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 浙ICP備2022016517號-4 聯系郵箱:514 676 113@qq.com